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教育 智慧悦读 高效阅读 正文

这样读书才高效

来源:投搞 查看: 时间:03-06 03:39

这样读书才高效

当前,书籍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信息时代的知识汪洋中,我们只有掌握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才能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才能使浩如烟海的信息为我所用。应该如何高效读书呢?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心中带问题


“材料狗”们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没有材料任务时,眼前的一摞材料,十天半个月都读不完;一旦有了任务,半个小时都能把它翻一遍。为何会有如此反差?一个重要原因是,后者有了问题牵引。由此一来,头脑中带着问题,扫描式检索阅读,目的性更强了,效率也就更高了。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可以通过研究书名和目录、检阅索引、了解出版社介绍和名人推荐,以及作者简介等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形成心中的问题。


其实,探寻问题的过程,也是判断是否值得一读的过程,毕竟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信息,我们首先应通过选书进行取舍。此时,我们可通过在亚马逊书评、豆瓣书评以及微信读书的评分上,简洁了解书籍质量。


一般而言,可以提出三个问题: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本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收益?然后带着自己的好奇和疑问进行阅读。


当然,光提出这些问题是不够的,应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联想提出更多的问题。一旦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你会发现自己能够集中精力,更加有效的顺利地进行阅读。



二、脑中绘地图


部队军事地形学有句口诀:“人在路上走,心在图上游”。也就是说,只有心中有全局,才能够走近道、打胜仗。阅读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脑中绘就了全书的地图,才能够游刃有余、取舍得当。


如何绘就脑中的地图呢?研究目录还是重点。由此了解书中的基本结构和作者写作思路,绘就指引书中宝藏的地图,让我们在阅读时心中有数。


比如,读完《这样读书就够了》的目录,我便能清晰感到这本书的重中之重是教会我们如何搭建个人的知识体系。非常精辟一句话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上的添砖加瓦”。为了讲好这个核心观点,作者在第六章探讨了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第七章列举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范例,第四章还就如何挖掘知识介绍了“标签法”,相信这三章就是本书的精华,而其他的内容无非都是引入和深化。


一般情况下,我喜欢把书从头至尾快速翻阅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看标题,关注自己能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以“随便翻翻”的心态,判断本书是否值得花费精力认真阅读。


其实,每本书都能用非常简短的语言,概括出书中的大意,关键是把握住故事的主干或文章的主要论点,由此形成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其他部分都是细枝末节罢了。



三、眼中有干货


这是像庖丁解牛一般,将书中干货解构出来。具体哪些干货呢?至少应该有“4+3+2”,即“概念、观点、故事和经典阐述”,“并列、递进和转折”,“自己认为重要的、知道但没想到的”。形成习惯后,我们便能实现“扫描式阅读,打孔式研究”,把平面的文字看出立体感来。



四、手中记要点


曾经有位高手介绍过他的学习方法:在听课时,他会把笔记本分成三个部分,比较大的篇幅当然是用来记录听课要点,其次则是撰写自己的思想火花,第三则是记住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这样一来,课听完,知识也就内化完,甚至连行动方案都出来了。


冯友兰先生说,“六经注我”是不够的,真正高效读书,需要“我注六经”。阅读时,高手们往往“脑眼口手”并用,真正实现全脑学习。比如,当看到优质内容、收获思想火花时,可以通过语音转文字的方式,同步在手机上记录,即使有错漏也不要紧,后面再进行梳理。这样一来,等书读完,干货和心得也就出来了。


当然,阅读只是知识萃取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注重输出带动输入,真正实现内化转化,进而搭建个人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就是个人能力的“中台”,随时可以向前端输出产品,帮助自己行走江湖而不败。





本站所有内容未注明“来源:儒师道•教育资源平台”均由合作方或注册用户上传,若内容侵犯您商业秘密、著作权、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提交反馈,也可以根据平台页脚处联系方式与网站管理联系,以便处理。

头条热榜

换一批

推荐资讯